乐活长三角

首页>乐活长三角>目的地

建设大美钟山,向世界讲好南京故事

  钟灵毓秀、虎踞龙盘。钟山是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钟山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历经千年而郁郁葱葱。钟山集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系列于一山之中,多位君王和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均和这里渊源深厚,是为“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

  钟山不仅是南京的,还是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如何建设大美钟山,讲好钟山故事?4月10日,“钟山学堂”开讲暨“市民学堂”城东分讲堂成立仪式,在钟山风景区举行。首场讲座特邀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主讲《大美钟山与钟山文化》。

  区位优越

  是六朝时期“镇山”和“风水宝地”

  何为“大美”?“首先指的是有大功德、大功业。”贺云翱说,《管子五行》中提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庄子知北游》中也提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认为,这两句话,最符合钟山之“大美”的特质。

  那么,钟山“大美”,具体美在哪里呢?贺云翱认为,钟山的区位非常“美”,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钟山位于长江下游,是宁镇山脉的主峰,地处古都南京城的东北,在都城风水学上具有东方‘青龙’之象。钟山的山体呈东西走向,主山雄伟险峻,平面略呈弧形,像是一把太师椅。”

  南京有“虎踞龙盘之地”的美称,和钟山也有很大关系。钟山山脊走向,以中峰“北高峰”为转折点,东段走向东南,止于马群;西段走向西南,经太平门附近入城,余脉向西延伸为富贵山、九华山、鸡笼山、鼓楼岗、五台山,抵清凉山,确实“蜿蜒如龙”。钟山西段余脉诸山,又成为古都南京北方“玄武”之象和西方“白虎”之象。而在钟山南面,呈现东西走向的秦淮河,则成为南方“朱雀”之象。

  这也是钟山成为历代帝陵所在的重要原因。比如吴大帝孙权的蒋陵、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东晋晋康帝司马岳的崇平陵等。“蒋陵”是钟山的第一座帝陵。孙权病逝后,葬于钟山孙陵岗,即今天的南京梅花山。不过,蒋陵具体位于何处,至今仍是个谜,历代史志均语焉不详。现孙权墓位置是根据明代传说确立。

  东晋、南朝时,钟山更是被称为“扬都之镇”。如《丹阳记》曰:“其形象龙,实作扬都之镇”,这表明,钟山是六朝江山的至尊之山,受到国家臣民的崇敬。“钟山龙蟠”之说也始于这一时期。这是公元208年前后,诸葛亮、张紘、孙权等一批政治家、军事家对钟山风水的体认和政治利用。

  六朝时还把钟山正式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当时钟山位居皇宫东北的十二地支中的“丑”位上,在都城礼制建筑空间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才在这里营造了都城“北郊坛”。

  贺云翱表示,钟山作为古都南京六朝时期的“镇山”和“风水宝地”,留下多项独特的、全国一流的文化遗产,包括帝陵、礼制建筑、寺庙、郊野等。有的文化创造如佛寺文化到唐、宋、元时代还颇有影响。

  “家底”丰厚

  号称“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

  “钟山的文化也非常‘美’。”贺云翱说,钟山文化丰富多彩,集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等系列文化于一山之中,号称“中华城中人文第一山”。

  整个钟山风景区中分布着各类名胜古迹200多处,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区”。

  在钟山文化中,六朝文化堪称其独一无二的资源,提起钟山就会想起六朝。钟山又称紫金山,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名称。最早被叫做金陵山,南京古称“金陵”即源于此。东吴时,孙权为了避祖父孙钟名讳,改称钟山为蒋山。今天的白马公园、蒋王庙、蒋王庙庙会等地名和非遗,都与这段故事有关。东晋称其为紫金山。东晋及南朝时期,人们也根据钟山的方位称其为北山。孙权死后,下葬于今天的梅花山,开启了以钟山作为帝王陵址的先河。钟山另有一处六朝坛类建筑遗址,当年也是贺云翱领队发掘的,曾被列为中国200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钟山的明文化和民国文化,则分别以明孝陵和中山陵为代表。明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的合葬陵墓。它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2003年7月,明孝陵及其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代伟人孙中山也长眠于钟山。中山陵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早在1961年就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群傍山而筑,呈“自由钟”形。

  钟山的佛教文化也值得一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南朝梁武帝统治的48年间,南京地区的佛寺达到了500多所。其中有70多所就分布在钟山的广袤山林中,钟山地区也成为当时江南的佛教中心之一。除了至今尚存的灵谷寺外,曾位于紫金山南麓的定林寺更是曾在中国佛教史、文化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定林寺中,刘勰写下了被看作是中国文学第一部百科全书的《文心雕龙》,陆游也曾两次慕名造访并留下了题刻。

  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诸多与钟山相关的名作。“六代江山都似梦,四朝陵寝总如烟。只余王谢风流在,墓草荒凉石兽眠。”这是清代陈文述所作的诗篇,讲述的就是钟山与六朝帝王陵的故事。钟山因风光优美,早在六朝时期就成为名人别墅和游乐之地,如沈约的《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诗五首,赞颂的就是钟山之美。

  讲好新时代钟山故事

  建设紫东地区“文化地标”

  如何保护和传承钟山文化?“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甚至全人类的文化财富,要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利用和发展。保护是第一要务,除了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本体,还有它们的生存环境。”贺云翱说,

  钟山是南京城市“龙盘虎踞”文化符号的主要来源,是古代南京作为都城时期的重要功能组成,是佛教文化圣地,是多位开国帝王和重要历史人物的长眠之地,是风景怡人宜居之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重地,是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地。在这里,还可以感知“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等许多优秀的人文精神……贺云翱总结说。基于此,他提出了“要争取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议。

  贺云翱认为,传承的核心在于挖掘文化和生态价值。他曾主持明孝陵陵寝建筑考古前后近10年,并任明孝陵“申遗”专家组组长,执笔完成申遗文本。他以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为例,讲述了如何让过去的“孙权墓”成为今天市民游客最爱光顾的“文化空间”的故事:“明孝陵申遗成功后,海内外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明孝陵博物馆当年就进行了改建,通过文物陈列、模拟场景、数字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对朱元璋、明孝陵以及南京明文化作了专题介绍。”他说。再比如梅花山,是每年春天“老南京”赏梅的首选地,贺云翱早年就直接推动了梅花山赏梅习俗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景区也建设了中国梅花艺术中心,研发了梅花香水、熏香、茶具等一系列梅花文创产品,使得梅花山正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梅花文化中心。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钟山文化故事?贺云翱建议,不妨持续性地开展考古,建设各类遗址公园、博物馆,并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促进文旅融合,通过建设“网络博物馆”、出书、会议论坛讲座、研发文创产品、创作影视作品等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讲好钟山故事,不断挖掘钟山文化的意义、价值并且广泛传播开来。“每一名南京市民都是钟山文化的继承者、守护者、享用者,也是创造者、弘扬者和发展者。”他说。

  他认为,钟山的新使命,是建设成紫东地区的文化地标。“紫东地区,将成为宁镇扬一体化、宁沪城市带、宁杭生态经济文化带的核心地带,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中枢之地。紫东地区的建设,将使钟山成为南京的‘城中之山’。”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子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9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