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文化

何庆兴书店

  儿时的记忆中,何庆兴书店座落在全椒县凤凰街靠丁字街口的路南边,三间门面,两间经营京广货业,一间带有"L"字型的高大木柜台,经营的文具书籍。

  直接与“何家书店”打交道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放晚学后,父亲带我到“何家书店”买办公用品,主要有红蓝墨水和白报纸——是父亲学校选购的。"L"字型柜台靠中间部分是一个长长大大的玻璃柜台,在那时算是很洋气的。玻璃柜台里摆满了文房四宝,还有较时尚的“原子笔”、铅笔。由于是傍晚,来不及细看,在父亲替学校买了办公用品后,也替我买了半张白纸。当时白纸叫白报纸,八分钱一张,半张纸订了一个写造句用的本子,花四分钱。何家书店不但卖文具纸张,还卖各种教科书,那时还没有新华书店,一到开学,柜台前挤满了四乡八镇的老师,他们都是来为开学准备买各种课本、纸张和文具的。

  京广货业即现在的百货业,是鸦片战争后,外国货物的输入,才出现了商店,经营商品包括针织品、鞋、帽、搪瓷、铝器、玩具、文化用品以及部分五金、电器用品。何家书店名为“何庆兴号”,在主营上述商品的同时,兼营文具书籍。当时类似的还有西门的“翠文号”,店主杨树临也经营书店,但与“何庆兴号”相比,规模小得多。正因为“何庆兴号”经营有方,百货及书店生意一直很兴隆。也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三反、五反中,何家的子孙都背上了一个“资本家”成分。其实在现在来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百货店、文具店加书店。

  金老五茶馆

  全椒县县城一向有早饮茶、晚沐浴的习惯,俗称“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全椒的茶社古已有之,如东门的汇中茶社,袁家湾的襟襄楼茶社,就是在西门也有像“集贤居”、“饮绿”和“正兴”好几家茶社,而我熟悉的是位于小桥湾与宝林桥之间的“金老五茶馆”。

  金老五茶馆三间门面,两进加上两厢共八间。烧水的老虎灶设在天井靠右的厢房边上。门面一敞放八张八仙桌。天刚麻亮,西门一些遛鸟的老人拎着鸟笼来到茶馆,把鸟笼挂在天井绳子上,定心定意地品起茶来。跑堂的见有客人来了,一边高声叫喊:“客来啦!”一边双手不闲地跑到客人就座的方桌边,一手放下茶碗,一手高悬铜壶把滚开的水不偏不倚地倒入茶碗中,那合上碗盖的一刹那清脆的碰撞声,尤如打击乐中的“清音”。接下来,四个小碟放在方桌正中:一碟花生米、一碟五香豆、一碟臭豆腐、一碟油炸干,还有的外加一大盘酥笏牌。茶客有三两一桌,也有独饮独品者。对座品茗一般是就茶馆议事,围成四方的是轮流做庄。独饮者大多是附近遛鸟的主儿,他们是茶馆的常客,一年三百六十天,不论刮风下雨,不论春夏秋冬,几乎固定在那个位子,因此只要他们一落座,不变的四样茶点立刻呈现在眼前。门前的油条锅、烧饼炉也是茶馆的一部分。

  茶馆从解放前一直到一九五七年。这其中我到茶馆品茗的机会并不多,记忆中每年也只有三五回,那都是跟着爷爷去的。有时爷爷在和客人谈事情,边品茶,我拿着一包花生米在打发时间。印象最深的不是去品茶而是去听大鼓书。那时一般的茶馆下午、晚上兼设彩挑、清唱。有时下午还说评词,唱大鼓书。从五十年代初期直到五八年大跃进前夕,金老五茶馆每天下午都有一场评书。说书的是管坝人,姓孙。八十年代后期我因工作关系到管坝还见过此人。为了听他讲的《三侠传》,有时甚至偷偷旷课,直到被父亲发现扭着耳朵回家。现在回忆起来,那童年无知听大鼓书的感觉真好。一关子听完了追下一关,一直追到说书人说“且听下回分解”为止。

  大跃进以后,茶馆作为资产阶级阵地、被废除了,但是留在脑子里茶馆的记忆却一直跟随着我,特别难忘的是那茶馆里说的大鼓书。

  记忆中的椒城老字号

  □江文林/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45
收藏
分享